在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:
奢侈品是给穷人用的,富人用的不叫奢侈品,而是日用品。
在理吗?我觉得有理。富人用惯了贵的东西,再贵点也无所谓了,而穷人不一样,他们攒半年甚至一年的工资才买得起的东西,那不叫奢侈品叫啥?
我可以这么说吧,我在上初一之前,对品牌货、杂牌货没有任何概念。小时候没用过什么电子产品,唯一的一块电子手表都是我妈在街头两元店买的,蓝色的,用的还挺久。而买衣服买鞋子,那时候(10年前)哪有现在这么多的品牌童装,况且我爸妈那时候工资也不高。仅仅只是我妈指着这件那件衣服问我,喜欢不?喜欢。穿着舒服不?舒服。差不多就买了。六年级的时候,休国庆节,在我姑姑家住了几天,穿回了一双我哥新买没穿多久就穿不下的鞋子回来了,穿了大半年我才知道那是一双几百块的特步运动鞋。
怎么说呢,我家并不是很富裕的那种,因而我买衣服鞋子都讲究性价比。实惠,又耐穿,就是我的选择。随着年龄的增大,不能再去童装店了,之后就在乔丹、特步、赛琪等品牌店里买。一般长得不是很快的话,一件两百多的外套能穿一年半,而且我一到两年才买一双新鞋子,以运动鞋、篮球鞋为主,平常的话偶尔买双几十块钱的帆布鞋,穿着也舒服。去年年底的时候,我妈看我袄子越穿越薄,就带我去361°买衣服,她看上一件五六百的羽绒服,我试了下,挺舒服,但还是拒绝了,太贵了。我衣服鞋子没买过这么贵的,我直接拉着她进了旁边一家店,买了件199元的袄子,没必要买这么贵的。
有时候看到同学一个月换一双新鞋子,甚至一个礼拜换一双,而且都是品牌货,我就有点纳闷了:买这么多鞋子,穿得来吗?就算是防脚臭,总共四五双就足够了,多了不还是扔家里吃灰吗?我一向就是这样,能穿继续穿,没破继续穿,除非长身体了,穿不下了,我妈就会拉着我去买。真的没必要太多。我初三到现在高二,快四年,也就只买了两双乔丹的篮球鞋,一双鸿星尔克的运动鞋,三双总共不超过200元的帆布鞋(一双已报废),现在这些鞋子每天换着穿,可滋润了。
想到以前,现在可能还有的“卖肾抢苹果”现象,这些果粉疯狂抢购新苹果,有多少人是真正因为旧苹果报废而购买呢?我想大多数都是扔掉好好地旧苹果,抢购新苹果为了体验新功能,同时也为了脸上有点面子吧?值得吗?你有钱当然值得,没钱,还是继续用着老人机。
品牌溢价是有的,对富人来讲是正常消费,一般人还是要考虑一下的。攀比要不得。
@老派
求实。
博主挺有想法的呀,我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前对奢侈品也是没有概念的
@冰凌 见笑了,有感而发。
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购买就可以了,喜欢就好。
@老俍 是的
欲望形形色色 ,失望如出一辙。
@马化腾给我的QQ号码
有道理
理性消费,量力而行。工作以后才会对花钱消费有更清楚的认知。
话说回来,最贵的奢侈品不是有钱能够买到的,是时间。
@一光年 最贵的奢侈品不是有钱能够买到的,是时间,
多宝贵啊。
我就喜欢穿着十几块的衣服二三十块的裤子和一百多块的鞋子,而且还是一穿就轮流穿半年那种,我觉得舒服就行,我同学就是为了攀比心理,全身名牌,苹果一出新手机就去买,我看到真难受,天天省有时候饭也不吃,天天逃课出去兼职,唉攀比心理害死人啊
@肖同学 穿自己的就好
很多时候,弥雅在想,为什么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很多人浮躁和物质呢?
其实,仔细观察自己周边环境,就会发现不是人变得浮躁和物质,而是环境催化人变得浮躁和物质。就像“奢侈品是给穷人用的,富人用的不叫奢侈品,而是日用品。”这句话……
@弥雅尔尔 人性。
没有用过奢侈品。。。所以不好评价。。。
@face 哈哈不会吧
te也有一款差不多的模板,搞得我以为你换te了
@有意博客 这个主题有typecho版
我身边的同学都还好,没有一个星期换新鞋的,即使有几个条件特别好的,也是隐形小富婆,从来没有让其他人有过自卑感的。
我竟然一直以为我们条件差不多。。。
@Joker
那你同学挺好的。
我们?我和你吗?
小时候很少买衣服,不到过年根本不想这事,到了过年的愿望不是压岁钱,就是希望大人给买身新衣服
@赚钱笔记
很朴实的愿望
很在理的一句话
@nice 在理
尽力而为,量力而行。读书时能懂得节俭,体谅父母,不乱花父母钱;等到工作时花自己的钱就可以大方些,对自己好一点,该花的也要花。
@逝雪蓝冰
好的,不过能省还是省省。